如果你真的想赢,从来该抄底的不是股票,而是你那点可怜的知识。 -- 霍景良
虽然今年的收益跑输了大盘,但我基本实现了年化10%的目标,比起余额宝、零钱通那种“躺平”式的1%年化,已经强不少了。更重要的是,没亏钱——对于刚入市的我来说,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。
近些日子,看到一篇博客中摘录了《选择做富人》中的一些句子,觉得不谋而合,相见恨晚,摘录如下:
- 一个人最终是贫穷还是富裕,不是凭运气,也不是靠所谓的机遇,而是选择——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选择。
- 在一个完全公平合理的社会中,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代表了他对社会贡献的多少。一个人积累的财富正好是他对社会的净贡献。
- 赚钱和理财只是手段,不是目标。
- 不能简单地认为财富的创造者只是最后的那个直接劳动者,实际上财富是由整个社会构成的整体共同创造的。
- 凡是过于复杂的理财方式,凡是过于极端、不平衡的理财方式都不是好的理财方式。
- 成功投资要求的是尽早投资和严格的投资纪律,而不是选择投资时机。
经过这一年在股市里的折腾,我渐渐意识到从事短期交易绝非长远之计,唯有把战线拉长,徐徐图之方能稳中求胜。我认为,试图预测短期个股的股价走势,是极其荒谬的。一个公司的股价大多并不由历史数据决定趋势,因此K线、技术指标等分析方法,预测未来短期走势,我认为基本都是无稽之谈。短期股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,受各种因素影响,甚至包括人们的情绪和心理预期。短线操作根本不存在“必胜将军”,连“常胜将军”都不可能。假如真的有基于历史分析的必胜或常胜策略,为什么不去贷款、加杠杆、大举投资?如果这种策略真的有效,所有人都会采用,那么是否意味着最终这种策略也就失效了?证伪短线K线分析的荒谬性其实很容易,但很多人还是热衷于技术分析、K线形态、各种指标,去预测短期未来股价。这是为什么?我认为是一种错误归因,有时他们通过自己的“分析”赚取了收益。股价只有涨和跌两种可能(持平几乎可以忽略),人们的判断也只有这两种结果。即使再不幸,也会有猜对的时候,人们有时会错误地归因于自己的分析,而不是运气。其实,涨跌无非两种结果,“碰上好运”并不难。看上去是自己思考的结果,实际上这个结果跟自己的分析谈不上一点关系。一个普通散户能掌握多少信息?无非是见的风就是雨,信息根本就不对等还谈什么“短线分析”(笑)。
所以,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投资,不如说是投机。什么是真正的投资?我认为上面给出的《选择做富人》的观点非常精准:真正的投资,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,选择有潜力的公司长期持有,而不是预测短期股价。真正的投资,是长期、系统、纪律性的行为,而不是短期、随机、投机性的操作。
刚开始我买的是A股ETF,后来经由一些B站的Up主意识到投资的本质是价值投资,了解到了FIRE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,也认识到了可以通过A股购买美股和港股的ETF而不需要对应的账户。于是知识阅历的提升带来了行为的改变,把目光投向了港股和美股。虽然只能交易ETF,但这已经足够了,港股美股比缅A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国内互联网大厂为什么大多选择在港股和美股上市?我是傻,但那些大公司肯定不是傻子。至于具体原因,我才疏学浅,不敢妄加评论。而且东方财富有一个好,那就是ETF自带免5(即没有最低手续费5元的要求),这对小资金投资者极其友好,也给我后续的小单位定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。
今年我靠着9.24行情赚了一些钱,我认为完全是运气使然。实际上,这一年的收益大部分也是靠运气,看什么低价买什么,并没有充分的分析调研它的前景。我想,靠运气得来的东西,也很容易因为运气不好而失去。现在我准备逐步把主要仓位调整为纳指ETF+A股红利ETF的组合,部分仓位买入电力电池能源类相关ETF,手上的资金国债逆回购轮转。这样一来,行情不好时把钱锁在国债逆回购里,有效阻止我“手贱”做愚蠢交易。纳指ETF和红利ETF作为主力,抗风险能力强;纳指ETF高权重股有很多美国的科技巨头,A股红利ETF的高权重股又是高分红、高市值的股票。两个针对不同国家的ETF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高权重股大多为世界500强的企业,这也就意味着有较好的稳定性。风险和收益总是对等的,我承认购买ETF远没有直接参与个股的收益高,但同时,亏的时候也没有个股亏得多。我参与股市,本也是抱着“理财投资”,而非“一夜暴富”的想法,因此很符合我的投资风格--稳中求胜。至于电力电池能源类ETF,我认为是未来的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。算是我持仓中的投机部分,波动可能较大,这是满足我手贱想要操作的欲望,亏就亏吧,我在这方面的投资绝不会超过10%的,绝不会的。
但是话说到底,自己的本金就那么点,多多少少有点闹麻了。如果对所有来源的收入一视同仁的话,我平时少喝点饮料,估计能剩下不少钱。生活中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,能省则省会是一笔很客观的数字,但究竟什么是“不必要”的,这很难定义。唉,不过读研压力确实有点大,有的时候绷不住真的想放纵一下也无可厚非吧,这展开又是另一个话题了。权且当作是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吧。
🤔 YaHan: 东方财富,你记一下,我做如下部署调整:
- 以2025年1月为起始,每月定投1000股纳指ETF;在此基础上允许小幅做T,但必须保持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时,持有至少正确数量的纳指ETF;同时,月内做T不得超过-500股,即第X月,任何时候的持仓量无论如何不少于X*1000-500股。
- 逐级减仓酒ETF,并逐步转投红利ETF;需注意的是,当下上证综指指数偏高,尤其是银行股,可能存在较大回调风险,因此在上证综指重回3500点以下之前,应当非常谨慎地加仓红利ETF,目前是每月两百股的节奏,需持续观望等待机会。
- 电力电池能源类ETF作为投机仓位,没有很好的变更理由,暂不做调整。
- 坚持国债逆回购作为现金管理工具,每当账户中有闲置资金时,优先拉满国债逆回购,这样的操作实际上是对闲置资金对1000取余。于是乎每日能操作的资金就会在[0,1000)这个区间内,避免手贱频繁操作。这会把战线拉长,有效地防止“上头”。
- 寻找机会买入唐山港,如果它跌至3.80-考虑加仓,3.80是强支撑位,唐山港股息率非常高,同时负债率很低,也是国企;另一方面,同时它是很多红利ETF的成分股。这两点说明这个公司的基本面是不错的。最差最差的情况,依然可以靠高股息率解套。
最后的最后,我想重审一下开篇的那句话:“如果你真的想赢,从来该抄底的不是股票,而是你那点可怜的知识。”,多花点时间看看书,而不是在那省吃俭用研究股票。知识才是最好的投资,贫瘠的大脑是最大的风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