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”
脚踝扭伤的那一刻,世界骤然坍缩,只剩下尖锐的疼痛。
我不安,害怕,脑海里翻涌着各种糟糕的可能:后遗症、不能再打球、永远失去剧烈运动的能力……讽刺的是,这恰恰发生在热身时——那个本应保护我的环节。
这种对“永远失去”的恐惧如此熟悉。就像玩游戏时,我总执着于那些“永久有效”的道具,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获取;而对限时道具,却总是珍藏不用。似乎在我的价值排序里,只有永恒才值得全力以赴。此刻的疼痛可以忍受,恢复的过程再漫长也无妨,只要最终能回到“完好如初”的状态。
然而,恐惧仍在悄然蔓延,构筑出一个内耗的漩涡。这种纠结感如此熟悉——曾经我也一度陷入抑郁的泥淖,回想起来依旧心悸。不同的是,如今的我已渐渐学会与这样的漩涡共存,不再轻易被它吞噬。可即使我不会再陷入到对疾病的内耗漩涡中,我却依然感受到悲凉。这种无人照料、无人问津的孤独感,在寂静中格外刺眼。
想起高二时的自己,那时的我总喜欢一次跳两三个台阶下楼梯。政治老师瞿老师曾经提醒过我:“你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。”果不其然,有一次晚自习结束后,我没控制好重心,跳了三四个台阶,右脚脚踝重重着地。全身的重量加上下落的冲击力,直接压在脚踝上,彻底超出了它的承受范围。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落地时的那种剧痛,仿佛瞬间要把我击晕过去。我倒在地上,几乎失去意识。然而,那段日子里,我并没有过分悲伤或难过。因为有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我的照顾,有父母晚上带我去医院、送来食物的关怀,这些温暖让我得以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。
可现在,又有谁能照顾我呢?
我渴望被爱,渴望被关心。缺乏安全感的我只能蜷缩在床上,机械地在手机一个个应用之间切换,仿佛某个应用会突然跳出一句安慰我的话似的。我多么希望此刻有人在我身边,哪怕只是缓解我的焦虑,在我需要时伸出援手。
我怀念过去受伤的日子,那时有人陪伴,有人关心,有人照顾。想念同学之间的打趣玩笑,想念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,想念老师们的体贴照料。那份被温情包裹的回忆,如今回想起来,像一幅被岁月柔了光的旧画。这些细碎的关怀,在当时受伤的我看来,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背景音,是疼痛之外无需言谢的慰藉。它们构成了一个安全网,让我即使从台阶上跌落,也未曾真正坠入恐慌的深渊。可当时的我却并未全然懂得,这种“被接住”的感觉,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,它让一次纯粹的意外,反而成了记忆中一枚被爱意浸润的、温暖的记忆。
而此刻,在这间陌生的出差住所里,这份孤独被无限放大。窗外是与我无关的城市的喧嚣,屋内只有我和这只肿痛的脚踝面面相觑。所有的决定、所有的脆弱、所有对未来的惶恐,都只能由自己一人吞咽。举目四望,身旁空无一人,这份孤立无援的清醒,疼的让人窒息。纳兰性德所叹息的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,大概就是此般心境最凝练的注脚吧。
这份醒悟的苦涩,或许并非命运的苛责,而是一份迟来的训诫。当我把思路逆转过来考虑这份无奈,似乎事情变得有了一丝转机。我们所要做的,不是在逝去后徒然懊悔,而是在当下便心怀感激,去发现、去拥抱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寻常时刻。这或许是岁月给予我们的一份慈悲,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,能活得更加清醒而温柔。感恩那些日复一日、构成生活底色的“寻常”,亦或许就不至于在失去之后那般怅然若失,懊悔不已。
最后用黄教授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记录吧:
“即使是这样一个毫不出奇的下午,都是我们与无数的不幸、无数的灾难擦肩而过才能够得到的片刻。”-- 黄丽群
随文附上 RICE 原则
当扭伤发生后,请立即遵循 RICE 原则,这是急性扭伤的黄金处理法则:
- 
R - Rest(休息) 
 立即停止行走和站立,让脚踝彻底休息。
 目的:防止伤势加重,为修复创造基础。
- 
I - Ice(冰敷) 
 用毛巾包裹冰袋,敷在最肿痛和淤血的地方。每次 15-20 分钟,每天可进行 4-8 次。
 目的:收缩血管,减轻肿胀、炎症和疼痛。
- 
C - Compression(加压) 
 使用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方向进行包扎。力度要适中,以能提供支撑感但不影响脚趾血液循环为准。
 目的:提供外部支撑,限制肿胀和内部出血。
- 
E - Elevation(抬高) 
 坐着或躺着时,用枕头或被子将受伤的脚踝抬高,使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。
 目的:利用重力帮助静脉和淋巴液回流,从而显著减轻肿胀。只要坐着或躺着,就应尽量保持抬高。
TIPS:
遵循 RICE 原则可以显著缓解扭伤后的肿胀和疼痛,但如果伤势严重(如持续剧痛、无法承重或关节变形),请及时就医。